一、理论依据
布鲁纳说过: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,学习者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,学生的能力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来获取.“引情——导学——互助”教学模式,正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,以师生之间、生生之间、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为基本动力,以班级授课制度为基本单元,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.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,顺应时代发展方向,符合素描教育的要求.
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,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利因素,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积极参与和努力实践的主动学习;变被动思维为主动的探索思维;变单一的接受知识为学会创造性的获取知识;变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的自我开放性学习.重视学生之间、小组之间的立体交流,能系统地利用优生的主动性、带动性,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,互帮互学,共同完成学习任务.这们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,使学生逐步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,从而使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得发展.
二、实验思路
美国著名学者比尔和德格雷夫认为:从普遍意义上说“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”.此模式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同时,更注重学生之间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交流.其交流结构为:
引情 导学 互助
师 师 生
生 生 生 生
“引情”:即把学生的情感、兴趣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来考虑.要求教师创造一个和谐、融洽,充满兴趣的学习氛围,使学生愿学、乐学.而这种氛围的创造,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,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,根据每节课的特点,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,恰当地组织素材.如在学习《角的概念的推广》时,利用课件“乘坐观览车”问题,通过观察、操作、讨论,角的范围的确超出了0°—360°,此时角的概念的提出就水到渠成了.通过这样有趣性的问题引入课题,能启发学生的思维,引起强烈的学习欲望,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,代替用纪律、分数、名次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的目的.
“导学”:即指导学生学习.整个授课过程,是在教师的指导下,通过学生自读教材,做导学提纲,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,学会如何学习,这种“导学”过程又是分层、因人而异的,使各种层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.使优等生有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;使中等生在掌握了方法,增强了兴趣的同时,提高了能力,向优等生行列靠拢;使“差生”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,逐步改变学习状况.赶上其他同学.如在学习《直线的斜率》时,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:(1)什么叫直线的斜率、倾斜角?(2)在斜率公式中,为什么规定X1≠X2;(3)是否所有直线都有斜率?(4)如何求直线的斜率?(5)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有何关系.这样的设计,使各类学生都有事可做,各尽其能,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,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有很大益处.
“互助”:即把学生间的相互协作作为一项重要促学、帮学来看待,小组内成员一起共同解决疑难问题,如上例中(4)、(5)题.此过程注重学生间的交流,能相互了解、相互促进,逐步树立集体主义意识,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,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.
三、实施程序
(一)划分学习小组.
根据学生的基础、智力水平、能力表现等情况,将学生分为A、B、C三级.A级属于基础知识牢固、智力水平较高、有较高分析、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;B级属于上述情况一般的学生;而C级属于上述情况较差的学生.每小组以4—6人为宜,A、C两级学生比例为1:1或2:1, B级可随意搭配,分组时要征得学生及家长的同意.
(二)课外自学.
王焕勋曾说过:在现代教育中,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,又是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主体.在学习过程中,学生是内因,是学习的主体,是学生自己的事,最根本的要靠个体的主观努力.因此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,让其明确学习目的的任务,理清思路这有利于知识的内化,提高学习效果.所以每个学生须独立完成自学提纲,解答过程中,疑难问题自然而然地就露出来了.如在学习《三角函数恒等变换》时,可做如下设计:α+β、α-β、2α的正弦、余弦、正切的三组九个公式,(1)应从哪个公式入手进行研究?(2)是否需要对每一个公式进行单独研究,一一推导?(3)它们之间有何关系?(4)推导过程用了哪些思想方法?这样操作,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,有利于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与新课的联系.
(三)课内导学、合作讨论.
1.课内自主学习.
教师针对所学知识,辟如概念、公式或法则、几何术语、几何图形的识别或性质,按教材知识的逻辑性,编写导学提纲,按知识的层次或逻辑性设计问题.让学生根据提纲精读教材,积极思考,寻找答案,同时将疑惑疑难问题记下来,留作讨论,此时教师要适时控制时间和节奏,以便培养思维的快速性、敏捷性和准确性.
2.合作讨论.
由于性别、生活环境、个人经历、知识智力水平的不同,学生之间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差异,对问题的思考、思维方式和角度也有很大不同.通过合作、讨论可逐渐消除这些差异,以便扬长避短,使优、差生平等学习,平等发展.
在学习过程中,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要经过讨论,讨论的问题必须有利于突破重、难点,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,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及结构性的构建,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题目和讨论的大体思路.如在学习《直线的斜率》时,可增加一条(6)如何理解к=⊿x∕⊿у.这样连同等(4)、(5)条可在课堂内进行讨论.
在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后,由组长负责进行讨论,按先差后优的顺序,依次阐明观点、见解,然后进行辩论,组长记录讨论的结果及不同意见.组间讨论时,由小组长或小组代表发表意见,并对不同意见、疑难问题进行辩论.辩论时,教师要适当控制时机,并通过各种身体语言传递鼓励.辩论后,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,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;但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.
在讨论中,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内部,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,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、途径,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,也便于及时调控课堂气氛、节奏,以便达到预期目的.
(四)互助练习.
学生合作讨论后,可做事先设计好的互助练习,及时巩固所学知识.互助练习的设计也分A、B、C三级,A级是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,以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.设计的练习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,又要符合教学目的,内容要由浅入深.练习的数量、难度、独立程度和熟练程度、综合运用与创造性,对学生都应有相应要求,使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,达到熟练、完善的程度.
四、效果分析、总结
实验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.在实验班里,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,学生之间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,同学之间相互帮助,相互学习,而这种合作精神已渗透到班级的其它工作之中,班风优良,学习气氛浓厚.从成绩看,实验班和各项成绩均比对照班高7—10个百分点.
“引情—导学—互助”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、合作能力的初探,该模式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、创新意识及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效果较好.在教学中做到,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,又帮助学生形成能力;既注意全面发展,又注重鲜明个性;既着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,又鼓励超常,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.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践行社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创设角色扮演的情景
- [教育理论] 浅议把握考试方向科学有序
- [教育理论] 观察细微联想展翅 妙笔生
- [教育理论] 从生命教育的宗旨看阳光体
- [教育理论] 浅议素质教育中的人格教育
- [教育理论] 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必须
- [教育理论] 让学生迸发创新的灵光
- [教育理论] 新课程如何应对课堂教学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